BIM:是技术革新还是行业泡沫?
关于「BIM这条路走对了吗?」「BIM是不是凉了?」这样的讨论话题层出不穷,国内有部分人在迅速炒热一种现象或是一个词的事上似乎拥有某种天赋,在”猪都可以飞起来的时代”,摔得惨的不是没有。所以,回到那句话,BIM,是技术革新还是行业泡沫?我们认为,BIM肯定不是行业泡沫,但也不能包治百病。首先,跟着宏观政策走总是不会吃亏的。先看看这些年的BIM政策到底说了些什么:
——2001年 · 住建部科技司 《建设部科技司工作思路及要点》:推进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
——2003年 · 住建部《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平台和系统建设作出指导,指出工程设计协同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先进水平应用工具软件、智能化施工技术、专家库和知识库建设的重要性。
要点提炼:信息化
——2006到2010 · 科技部《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将“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列为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要点提炼:数据应用与研究
——2011年 ·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
——2015年 · 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末,应实现BIM技术、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BIM的项目率要达到90%。 要点提炼:明确目标、推动实质性信息应用
——2016年 · 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建筑行业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重要提出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和智能化五项专项信息技术应用点。
要点提炼:行业管理创新、业态转型升级
就BIM政策而言,已然跳出了「工具级应用」的节点,它关注的是行业的「新业态和管理创新」,目的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仅需要建立数据的关系,更需要建立这些数据背后的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工程项目上,放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保等管理目标的完成上,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必须做到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环保好。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技术阈值,随着一线城市的建设速度放缓,建筑业确实提出了技术精细化与管理精细化的需求。就是希望借助信息化浪潮,一点点去除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管等等这些环节里粗放式烙印的目的。简而言之,BIM的作用在于减缓信息的不透明和壁垒,一方面是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是减小可腐败的可能性。从建筑行业入手,推动工程的透明,抑制腐败。
BIM技术可以用在设计、施工、管理,渗透至工程行业的各个领域。利用五大优势,降低出错率、减少事故发生率,增加项目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一、可视化
BIM可以构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从原先的二位图纸到三维图形之前进行变化,图纸中的一些问题就能及时解决,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进而节约施工成本。应用BIM 的三维可视化辅助图纸会审,形象直观。对于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完善设计,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都有重要意义。
二、模拟性
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处理,那么我们可以提前对建筑物进行5D模拟 (3D+时间+成本)
1、3D漫游模拟
2、4D工期模拟(施工模拟)
3、5D成本管控模拟(结合企业内部动态成本管控机制,可以实时模拟、反馈) 通过三维模型,我们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协调性
如管道与结构冲突、预留洞口没留或者尺寸不符等等,由于传统二维图纸大多都是分专业出图,核对在一起的时候容易出现错漏碰缺。现在,通过BIM技术,可以将全专业的模型建立后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协调效率以及减少成本,将问题提前发现,提前解决,减少不必要的变更花费。
四、优化性
基于BIM的深化设计是应用BIM软件进行深化设计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深化设计质量和效率。还能促进装饰方案、空间布局、结构、施工工艺、参数化设计、装配式设计、管线综合布局等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全面改善建筑的建造、维护和后期管理的状况,BIM技术将在建筑的全寿命期也有着各方面的优越性。
五、分析性
我们可以对建筑物的各类功能性进行分析如:绿色节能分析、日照能耗分析、火灾逃生模拟等等,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基于BIM 技术,对施工现场重要生产要素的状态进行绘制和控制,有助于实现危险源的辨识和动态管理,使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得到减少和消除。做到不发生事故,尤其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益目标得以实现。 为什么要学习BIM技术?因为在数据和建筑之间搭建桥梁,BIM是唯一的选择。
几个运用BIM技术打造的地标建筑物:
国家会展中心
整个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达到14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综合体项目,首次实现大面积展厅“无柱化”办展效果。总承包项目部引入BIM技术,为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建模,然后将各专业建好的模型与总包建好的主体结构模型进行合模,有效地修正模型,解决了施工矛盾,避免了返工、修整。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
位于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CBD中心地段,占地面积2.6万m2,建筑总面积50.77万m2,建筑总高度530m,共116层。通过MagiCAD、GBIMS施工管理系统等BIM产品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
天津117大厦
天津117大厦结构高度达596.5米,通过GBIMS施工管理系统应用打造天津117项目BIM数据中心与协同应用平台,实现全专业模型信息及业务信息集成,多部门多岗位协同应用,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创造了11项中国之最,并运用BIM技术实现了成本节约、管理提升、标准建设。
苏州中南中心
苏州中南中心建筑高度为729米,应用BIM技术解决项目要求高、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大、协作方众多、工期长、管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珠海歌剧院
BIM的未来在哪里?
「数据互用」以移动技术来获取数据。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现在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来获取信息。主要用于解决工程行业信息化的基本问题,例如数据存储效率、数据安全、自动的数据结构化软件、数据轻量化、数据交换机制等等。
「交叉学科需求分析和实现」未来云端技术,即无限计算。不管是能耗,还是结构分析,针对一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都需要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主要是跨专业解决工程与非工程问题。
施工企业肩负着保障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全方位的施工管理责任。当前BIM仍处应用初期,BIM在项目层面具体应用中有几个困难点:
1、项目经理的自身对BIM的理解与能力;
2、没有经验和体系保障的BIM价值不清晰,软件开发与知识本体研发不足,数据关系混乱;
3、是BIM所代表的数字化思维方式与过程化导向管理模式与当前施工项目管理结果导向与粗放式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
注:以上内容转自:奥视装饰头条,原文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NWuIMspK2rEwrHuyfZz7Q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